一、案件回顾:丹阳制假窝点被端,非法获利高达8000万元
江苏丹阳警方近日破获一起重大制假售假案,犯罪团伙制售假“星趣控”镜片,涉及20余人,仿真包装、防伪码、NFC芯片全套仿制,部分嫌疑人已逃往海外,非法获利高达8000万元。此次事件标志着“星趣控”假货已进入“高仿科技化”阶段 。

二、假货为何“骗过”扫码、骗过NFC?
1. 包装高度仿真
造假团伙大量复制正品包装,一个包装袋即可用于制作多达几十份“假货”,外观与正品几乎无异 (抖音)。
2. 完整仿制防伪流程
除了复制产品二维码,还能克隆NFC芯片信息,即便消费者扫码或贴近感应设备验证,也可能被误认作正品 。
三、为何离焦镜市场乱象频发?
媒体长期调查发现,知名品牌如依视路“星趣控”、蔡司“小乐园”、豪雅“新乐学”等,其临床数据显示有效延缓近视加深约60%~67%。但市面大量离焦镜售价仅几十元,对比正规价格(2000–4000元不等)悬殊极大,多数根本未做临床验证 。
在丹阳眼镜城等地,所谓“白包”“彩包”便宜货层出不穷,宣称防控率高达80%以上的多数无法提供真实数据、一问三不知 。这类产品虽然低价,却可能错过防控最佳时机,甚至并无实际防控效果。
四、如何识别真伪?科学验镜四步走:
风险因素 | 如何规避 |
---|---|
🔶价格过低 | 市价低于2000元需高度警惕,尤其在非授权渠道购买时 |
🔷渠道不明 | 建议从“信任的商家”或依视路小程序查询授权门店购买 |
🔶仅靠扫码验证 | 多重验证更安全:除扫码外,还可联系品牌客服核查授权信息 |
🔷商家宣传数字夸张 | 对宣传“防控率80%+”“免费换镜”等高承诺须保持理性,要求提供临床报告或研究支持 |
五、政策建议:未来行业更需规范与监管
离焦镜目前仍未被纳入医疗器械管理,行业标准缺失。专家呼吁将其纳入医疗范畴,要求临床试验成为强制性前置条件,并严格规范验配、回访等服务环节,以有效扼制假货传播 。
结语:消费者要做“睿智眼睛”
“星趣控”假镜现象非个别案例,而是行业乱象的缩影。正品背后是多年研发与临床背书,无法被低价敬拜。选镜需谨慎、验镜需科学、维权需果断——别让花钱买镜变成“花钱买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