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“拉远镜”?
“拉远镜”,有时也叫“拉远设备”,是一种近年来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受到关注的光学辅助工具。它通过一组镜面(常见为凹面镜 + 凸面镜组合)或透镜系统,把近处物体的成像位置“拉远”,让眼睛在看近处书本或屏幕时,感觉像是在看几米开外的物体,从而降低调节需求和眼睛负担 [1]。
简单说,就是把“近处”变“远处”,让眼睛轻松一些。

二、它的科学原理
- 调节减轻:当眼睛看近物时,晶状体需要通过睫状肌收缩来增加屈光力。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,会让调节系统疲劳,甚至促进近视发展。拉远镜通过改变光路,把 40 厘米的书本“变远”到 2–3 米甚至更远的位置,从而显著减少调节 [1][2]。
- 姿势改善:由于拉远镜通常需要固定在桌面使用,孩子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和直立姿势,有助于避免趴读、过近距离等不良习惯。
三、现有研究结果
目前,关于拉远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洲(特别是台湾和大陆地区),一些结果显示出一定的积极作用:
- 短期实验
台湾中山大学研究发现,使用拉远镜观看近物时,眼睛的调节反应显著降低,与直接裸眼看近物相比差异明显 [2]。 - 初步临床观察
国内部分医院在会议或报告中披露,使用拉远镜后,部分儿童的视疲劳症状缓解,短期眼轴增长速度略有下降 [3]。 - 证据的不足
- 多数研究样本量小,随访周期短(常见为几周到几个月);
- 研究人群多为青少年,且部分数据未经过完整同行评审;
- 尚无大规模、长期随机对照试验(RCT)明确表明拉远镜能稳定、显著延缓近视进展 [4][5]。
换句话说:它能减轻眼睛负担,但要说“能像低浓度阿托品或角膜塑形镜一样有效防控近视”,证据还不够。
四、优点与局限
优点:
- 缓解视疲劳:尤其适合用眼时间长的孩子;
- 强制保持合适读写距离和姿势;
- 光学原理简单直观。
局限:
- 长期效果缺乏确证,不能替代正规近视防控方案;
- 初期可能出现晕眩、边缘成像畸变等适应问题 [1][3];
- 固定使用环境限制较大,不像眼镜那样可随时佩戴;
- 成本偏高(市面产品价格从千元到数千元不等)。
五、专家与指南的态度
目前,国内外近视防控的权威指南(如《近视防控专家共识》)并未把“拉远镜”列为推荐的常规手段 [5]。
专家普遍态度是: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减轻用眼负担,但不能替代阿托品、离焦镜片、OK镜和户外活动等证据更确切的方法。
六、家长的理性选择
如果家长考虑给孩子尝试拉远镜,可以注意以下几点:
- 别把它当“灵丹妙药”:它的主要作用是减轻调节负担,而不是直接防控近视进展。
- 科学防控要多手段结合:户外活动、正确用眼习惯、定期眼科检查才是基础。
- 谨慎选择产品:优先考虑光学质量好、设计合理的设备;购买前咨询专业医生意见。
- 循序渐进使用:刚开始使用时控制时间,逐步适应,避免长时间连续用。
七、总结
拉远镜是一个新兴的近视防控辅助工具,它的原理合理,短期实验结果也显示出减轻调节负担的效果。但目前缺乏高质量、长期的临床证据来证明它能显著减缓近视度数加深或眼轴增长。
在科学防控近视的道路上,拉远镜可以作为“辅助工具”帮助孩子用眼更轻松,但绝不应取代那些已经被确证有效的干预措施。家长在考虑时,务必保持理性,科学选择。
参考文献
[1] 未来眼科. 《拉远镜真的能防控近视吗?》[EB/OL]. 2024.
[2] Kepu China. 《拉远镜原理与实验研究》[EB/OL]. 2023.
[3] 腾讯新闻. 《拉远镜被热议:是否真的能防近视?》[EB/OL]. 2024.
[4] 光明网. 《拉远镜是否值得购买?专家解答》[EB/OL]. 2024.
[5] 《中国近视防控专家共识(2023)》. 中华眼科杂志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