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,我国5~6岁幼儿园儿童中,“近视+近视前期”的总发生率竟高达43.4%! (唐孟利,刘扬,秦冉,等.我国10省幼儿园5~6岁儿童近视和近视前期流行特征.北京大学学报,1-10[1])
这个结果,让我作为验光师都感到吃惊——不是因为“孩子怎么这么容易近视”,而是很多家长还没意识到,这个年龄就可能进入近视轨道。
🔍 什么是“近视前期”?它比你想象的更重要
“没近视就行?” 其实,“近视前期”才是真正需要引起警觉的阶段!
简单说,孩子的眼睛还没近视,但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远视发育路线。如果不管,一两年内发展成近视几乎是必然。
这就像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关系——你不是等糖尿病确诊才开始注意吧?

📊 数据告诉我们:近视早就不是“中学生的事”了
本次研究概况:
- • 范围:北京、山东、湖南、陕西等10省;
- • 样本:近13,000名5~6岁幼儿园儿童;
- • 方法:全程使用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(这点很专业!比一般“机器扫一下”准得多)。
核心发现:
- 1. 5.5%的孩子已经近视;
- 2. **加上“近视前期”,比例暴涨到43.4%**;
- 3. 男孩比女孩更易中招(46.4% vs 40.1%);
- 4. 经济发达地区未必近视多,不是你以为的“用眼越多越近视”这么简单。
✅ 我的专业解读:为什么会这样?
作为一名验光师,我想补充几点解释:
🧠 儿童眼睛发育不是静止的,而是在快速成长。一般孩子出生时是远视,随着眼轴增长慢慢趋向正视,如果这个过程被打断(比如用眼过度、缺乏户外活动),就很容易“提前变近视”。
📱 幼儿的用眼环境急剧变化:电子屏幕从小接触、户外时间减少、过早识字和涂写,这些都是常见“近视推手”。
📉 多数家长并未重视“视力储备”: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视力1.0就没问题,却忽略了更关键的“远视储备”不足——这正是近视前期的标志。
🛡️ 家长应该怎么做?(来自一位验光师的建议)
不论你家孩子是否已近视,请一定记住这几点:
🟢 1. 别怕散瞳验光
散瞳并不是“伤眼”,而是让眼睛放松,测得准才是关键。
🟢 2. 6岁前做一次正规眼检
最好能包含“睫状肌麻痹验光”(去医院或有资质的验光机构)。
🟢 3. 控制电子产品接触时间
不是禁用,而是限时,比如每次不超过15分钟,每天不超1小时。
🟢 4. 户外活动必须有
每天至少2小时,阳光是真正天然的“护眼神药”。
🟢 5. 发现“近视前期”后定期复查
不必惊慌,也不等于马上要戴镜。关键是持续监测与行为干预。
📝 写在最后
很多人问我:“5岁近视还来得及控制吗?” 我的答案是:不只是来得及,更是必须现在就做!
因为一旦真正发展成近视,就很难逆转。防控的关键窗口,不是初中,不是小学,可能就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。
作为验光师,我真心希望,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清晰的童年视界。防控近视,我们不该再等!
- •
引用链接
[1]
唐孟利,刘扬,秦冉,等.我国10省幼儿园5~6岁儿童近视和近视前期流行特征.北京大学学报,1-10: http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11.4691.R.20250507.1511.0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