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
一位将近 50 岁的女性朋友,高度近视,佩戴多焦点镜片已有 4 年(Add +1.75)。最近,她总觉得眼前像蒙了一层雾,验光后远用和近用的视力并没有太大变化。这是怎么回事?会不会是白内障的症状呢?

一、白内障: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
提到白内障,很多人会想到七八十岁的老人。其实,高度近视人群的晶状体老化速度往往更快,混浊可能提前 10 年甚至更早出现。
早期白内障的特点:
- 视物像隔着一层薄纱,尤其在强光下更明显;
- 矫正视力变化不大,但主观清晰度下降;
- 夜间眩光、对光敏感。
如果你接近 50 岁,又是高度近视,出现持续的“雾感”,白内障早期是需要重点排查的。
二、干眼:雾感的另一大元凶
50 岁左右的女性,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,泪膜质量和稳定性会明显变差。泪膜不稳定,就像眼睛的“前挡风玻璃”起了雾,模糊感会随时出现。
干眼的信号:
- 视力忽好忽差,眨眼或滴人工泪液后会短暂清晰;
- 长时间用眼、吹风、空调环境下更明显;
- 伴随眼干、刺痛、异物感。
三、玻璃体混浊或黄斑病变
高度近视者玻璃体液化更早,也更容易出现飞蚊症、玻璃体混浊或后脱离。如果混浊位于视轴位置,就会产生恒定的雾感。
此外,高度近视的黄斑区也容易出现病变,如黄斑前膜、黄斑裂孔前期,可能影响中心视力。
这类问题通常需要眼底检查或OCT扫描才能确诊。
四、老花加深与多焦点镜片适配
这位朋友 4 年前配的多焦点镜片 Add 值为 +1.75,如今接近 50 岁,生理调节能力进一步下降,可能需要 +2.00 甚至更高的附加度才能舒适用近。
加上多焦点镜片本身对光的利用率有限,一旦叠加泪膜问题或白内障早期,就会让“雾感”更明显。
五、建议的检查路径
如果出现持续的雾感,建议不要仅仅依赖验光,还应进行以下检查:
- 裂隙灯 —— 检查晶状体混浊情况(排查白内障);
- 眼底及OCT —— 检查玻璃体和黄斑区健康;
- 泪膜稳定性测试 —— 排查干眼;
- 视功能复查 —— 确认是否需要更新镜片参数。
六、日常防护与应对
- 光线充足:避免逆光看书、阅读时补充柔和照明;
- 注意眨眼:减少泪膜蒸发,尤其使用多焦点镜片时;
- 定期复查:高度近视建议每年做一次眼底和裂隙灯检查;
- 合理用眼: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,适时远眺放松。
温馨提示
高度近视人群的眼部老化往往比普通人来得早。一旦出现“眼前有雾”的感觉,不要仅凭感觉猜测,更不要拖延。通过全面的眼科检查,才能明确原因,对症处理。
白内障早期、干眼、玻璃体混浊、黄斑病变……这些问题都可能悄悄找上门,但如果及时发现,绝大多数是可以有效干预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