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不断攀升,并且呈现出低龄化与高度化的趋势。许多家长知道近视会影响视力,却不了解近视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指标——眼轴长度。它不仅关系到近视度数,还与多种严重的眼部病变密切相关。

什么是眼轴?
眼轴是指从眼睛前端角膜到后端视网膜的长度。新生儿的眼轴约为16毫米,随着成长逐渐增加,到成年时平均约为24毫米并趋于稳定。然而,对于近视儿童,眼轴增长往往比同龄人快且长得更多。
一般来说,成人眼轴每延长1毫米,近视度数会加深约300度;儿童由于调节能力较强,这个数值会稍低,但依然存在明显的相关性。
为什么眼轴过长会有危险?
近视,特别是轴性近视,本质是眼轴过长造成的。当眼轴持续拉长,眼球壁会被机械性牵伸,导致巩膜、视网膜、脉络膜等结构发生变化,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,并会带来一系列眼底并发症风险,包括:
- 后巩膜葡萄肿:眼球壁局部膨出,视网膜和脉络膜被拉薄,严重时导致视力丧失。
- 近视性黄斑病变:影响中心视力,可能出现萎缩、出血甚至视网膜裂孔。
- 视网膜脱离:高度近视患者的风险是非近视人群的数十倍。
- 脉络膜变薄:削弱黄斑区的营养供应,加速视功能退化。
眼轴增长的原因
- 遗传因素:部分基因(如SNTB1、COL1A1等)已被证实与高度近视有关。
- 环境因素:长时间近距离用眼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、户外活动不足都会加快眼轴增长。
- 生物力学变化:眼球壁中的Ⅰ型胶原蛋白减少,导致巩膜韧性下降,更容易被拉长。
如何判断和干预?
临床上,眼轴长度是评估近视风险的重要参数,高度近视常被定义为眼轴超过26毫米或近视度数超过600度。但医生不仅看眼轴绝对值,还会关注:
- 眼轴增长速度:如果一年增长超过正常生理范围(约0.2毫米),需引起警惕。
- 轴率比(眼轴长度/角膜曲率半径):比单纯看眼轴更准确地预测近视风险。
家长能做什么?
- 定期眼轴监测:尤其是近视儿童,每半年到一年测一次眼轴,做到早发现早干预。
- 增加户外活动: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光照,可延缓眼轴增长。
- 控制近距离用眼:减少电子产品时间,每用眼30-40分钟应休息片刻。
- 科学干预: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角膜塑形镜、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方法控制近视发展。
结语
眼轴的变化就像地基的沉降,早期可能不明显,但一旦出现结构性损害,就难以逆转。关注近视不仅是关注孩子戴不戴眼镜的问题,更是关注他们一生的视力健康。防控近视,从关注眼轴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