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期间一个老顾客说眼镜腿被他给踩坏了,约了节后来修理。加了面第一句话就说:“差点瞎了。”
我一愣,他接着说自己最近被诊断为急性青光眼,发作时眼压高达 40 多,医生说再晚点去,眼睛就保不住了。
事情的起因听起来似乎“无关紧要”——晚上不开灯玩手机。

一、隐秘的“视力小偷”
青光眼,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病。
它往往悄无声息地出现,不疼不痒,等人察觉到视力模糊、看东西不全时,视神经已经受损。
医生甚至给它起了个名字——“无声的视力小偷”。
但青光眼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病,而是一个大类,主要分为两种:
- 开角型青光眼:最常见,病程缓慢,早期几乎没症状,视野一点点变窄;
- 闭角型青光眼:发作急、来势猛,常伴剧烈眼痛、头痛、视物模糊,看灯出现彩虹圈,有时甚至恶心呕吐。
老顾客得的就是第二种—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。
二、从“头疼”到“看不清红绿灯”
最近一年多的时间,他总感觉头痛,洗澡、咳嗽的时候眼睛发红
平时有高血压史的人,大多会以为这是“血压高”或“心脏累”。
于是他量了血压,正常。
心电图,也没问题。
于是自己吃了几片止疼药,把疼痛压住了。
直到有天开车上路,发现看不见红绿灯了。
“我给你李姐(他媳妇)说,坏了,我的眼睛有问题了!”
那一刻他才意识到,问题出在自己的眼睛上。
去医院一查,眼压飙到 40 多毫米汞柱(正常一般在 10~21)。
医生说让他手术,他有点顾虑,后来找到一个省人民医院的大夫,在肚子上扎的针灸,扎过之后眼压立马降低了。
经过一个月的针灸治疗,他现在恢复的不错,只有少许的视野有点受影响,可能视神经还是有点没有恢复。
三、为什么“黑暗+手机”会出事?
很多人听到这里会惊讶:
玩手机也能玩出青光眼?!
其实关键不是“手机”,而是黑暗环境。
在光线昏暗时,我们的瞳孔会自然放大,以便获得更多光线。
而对于有“前房浅”“房角窄”的人来说,这个过程会让虹膜向前鼓起,把房水的排出通道堵住,就像堵死了下水道。
于是,房水排不出去,眼压瞬间升高——青光眼发作。
换句话说:
“黑暗+瞳孔扩大”是导火索,前房结构异常才是火药桶。
而“躺着玩手机”“关灯看屏幕”恰好提供了一个最完美的诱发环境:
单眼注视、黑暗环境、瞳孔持续扩张,再加上长时间疲劳——足以让高危人群中招。
四、谁属于高危人群?
以下几类人要特别小心:
- 年龄超过 45 岁;
- 有远视(眼轴短、前房浅);
- 女性;
- 家族中有人得过青光眼;
- 曾被眼科医生提示“前房浅”“角隙窄”;
- 长时间服用某些扩瞳或抗抑郁药物。
这类人群,即使没有症状,也应定期做眼压测量和裂隙灯检查,最好加做前节 OCT 或房角镜检查。
医生能判断你的“房角”是否够宽,是否有闭角的风险。
五、急性发作时该怎么办?
一旦出现以下症状,请立即去眼科急诊:
- 突发性剧烈眼痛、头痛;
- 看灯有彩虹圈;
- 视物模糊、看不清;
- 恶心、呕吐、瞳孔固定发亮。
别再等,别再吃止疼药。
止疼药只会掩盖症状,让眼压继续升高。
到医院后,医生会尽快:
- 给予降眼压药物(滴眼液、口服或静脉用药);
- 必要时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(LPI),开出一个“逃生孔”,让房水顺利流通。
这是救眼的关键一步,做完后一般不会再急性发作。
六、预防:从今天开始
- 不要关灯玩手机。
睡前刷手机最好开盏柔和的小夜灯,让环境光保持平衡。 - 避免用眼过度疲劳。
每用眼 40 分钟,休息 5~10 分钟,看远放松。 - 定期眼科体检。
特别是 40 岁以上、有家族史或远视的人,每年查一次眼压和前房角。 - 谨慎使用药物。
有青光眼或窄角倾向的人,使用含伪麻黄碱、抗抑郁或抗胆碱药物前,应咨询医生。 - 保持良好睡眠与血液循环。
青光眼和全身循环状态有关,规律作息同样重要。
七、一个普通人的提醒
那位老顾客最后感慨地说:“真没想到,晚上玩个手机能差点瞎。”
医生告诉他,这次算是幸运,抢救得早,视力才恢复得快。
但受损的视神经不会再生,他必须长期用药、定期复查。
有时候,灾难离我们并不远。
它藏在一个不起眼的习惯里——
比如,在黑暗中盯着那块小小的屏幕。
写在最后:
夜里玩手机,并不会让所有人得青光眼,但对于有风险的人,它确实可能成为压垮视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比起事后抢救,不如提前了解、提前预防。
一盏小夜灯,也许能照亮的不只是屏幕,还有你的未来。